资源 1ldpi

修齐礼仪学院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考证咨询电话

《修齐礼仪微课堂》电梯礼仪,跟老板同坐电梯应注意电梯礼仪知识

修齐礼仪微课堂
★《第十期》★
我们每天上班、下班、外出、回家都基本会乘坐电梯,乘坐电梯除了安全问题需要我们注意,礼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,尤其是对职场人来说。和同事、前辈、客户、老板一起乘坐电梯时,你该做些什么、注意什么、说些什么呢?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电梯礼仪。

修齐礼仪

1、搭乘电梯的一般礼仪:

按秩序等候电梯,电梯入口处如有很多人在等候,此时请勿挤在一起或挡住电梯门口,以免妨碍电梯内的人出来,而且应该让电梯内的人出来之后方可进入,不可争先恐后。靠电梯最近的人先上电梯,然后为后面进来的人按住“开门”按钮,当出去的时候,靠电梯最近的人先走。男士、晚辈或下属应该站在电梯开关处提供服务,并让女士、长辈或上司先行进入电梯,自己再随后进入。

修齐礼仪

注意:
当电梯关门时,不要扒门,或是强行挤入;在电梯人数超载时,不要心存侥幸,非进去不可;当电梯在升降途中因故暂停时,要耐心等候,不要冒险攀援而行。

2、与多人共乘电梯的礼仪:
如果同客人(长辈、领导、女士)一同乘电梯,先按电梯按钮,门打开时若客人不止一人时,可先行进入电梯,一手按“开门”按钮,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,礼貌地说“请进”,请客人们或长辈们进入电梯内。若电梯行进时有其他人员进入,可以主动询问别人要去几楼,然后帮忙按下按钮。到达目的楼层:一手按住“开门”按钮,另一手并做出请出的动作,可说:“到了,您先请!”客人走出电梯后,自己立刻步出电梯,并热诚地引导行进的方向。

修齐礼仪

注意:电梯内可视状况是否寒喧,如果只有两个人,可以聊天。如果有很多人,那一定要少说话尽量保持安静,因为里面的每个人都在听你说话,话题太“公”不好,太“私”也不好,而且大家之间的距离非常近,说话、举止一定得注意。

修齐礼仪

3、进出电梯顺序:

与不相识者同乘电梯,进入时要讲先来后到,出来时则应由外而里。

与熟人同乘电梯,尤其是与尊长、女士、客人同乘电梯时,则应该视电梯类别而定:

修齐礼仪

(1)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
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,陪同者应后进去后出来,让客人先进先出。把选择方向的权利让给地位高的人或客人,这是走路的一个基本规则。当然,如果客人初次光临,对地形不熟悉,你还是应该为他们指引方向。
(2)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
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,陪同人员应先进后出并控制好开关钮。有时陪同的客人较多,导致后面的客人来不及进电梯,所以陪同人员应先进电梯,控制好开关钮,让电梯门保持较长的开启时间,避免给客人造成不便。先进去是为了控制电梯,后出来也是为了控制电梯。
4、电梯中的站位

电梯中也有上座、下座之分,视按钮在门的一侧或是两侧而有不同。所谓上座,就是最舒适、视野最好、最尊贵的位置。越靠里面的位置,越尊贵。上座是电梯操作板之后最靠后的位置,下座就是最靠近操作板的位置了,因为这个人要按楼层的按钮,相当于司机。在现实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,如果长辈或上级先进电梯,该位置就是上座,下座是离上级最远的位置。如果长辈后来才上电梯,就让出上座位置。

修齐礼仪

 一般的,在电梯时,尽量站成“凹”字型,挪出空间,以便让后进入者有地方可站;进入电梯后,正面应朝向电梯口,以免造成面对面的尴尬;在前面的人应站到边上,如果必要应先出去,以便让别人出去。 
5、其他注意事项
(1)在没有明令禁止宠物乘电梯的地方,小宠物应由主人抱起乘梯;大宠物应在没有其他乘客的情况下方可由主人带乘电梯。
(2)使用电梯应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则。再等电梯时,应站在电梯门两侧,不要堵住门口。
(3)电梯里不要随意地抛扬背包、甩长发,都会影响到他人,不要让这些目中无人的动作降低了你的素养分数。
(4)等候和乘坐电梯过程中不要随意乱按按钮。
电梯礼仪虽小,但有时候这些细小的细节往往对一个人的印象产生很重要的影响。
课后礼仪小故事——曾子避席
“曾子避席”出自《孝经》,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。曾子是孔子的弟子,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,孔子就问他:“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,精要奥妙的理论,用来教导天下之人,人们就能和睦相处,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,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?”曾子听了,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,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,走到席子外面,恭恭敬敬地回答道:“我不够聪明,哪里能知道,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。”
在这里,“避席”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,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,他站起身来,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,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。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,很多人都向他学习。

东方礼仪致力于传播东方礼仪文化,振兴中华礼仪之邦!

修齐礼仪著名礼仪讲师王新.jpg

本文由修齐礼仪原创,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,修齐礼仪知识产权体系由上海华勤基信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务支持!


返回
列表
上一条谁其传之,惟吾队士
下一条 《修齐礼仪微课堂》第九期——送别礼